巨酶,生化检测永远的痛

发布时间:2016-01-26阅读次数: 1016

       血清中有时可出现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正常酶分子的一些酶,通常称为巨分子酶,简称为巨酶(macroenzyme)。巨酶因其分子量大,在体内不易排出,也不易被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而降解,又因其有较长的半衰期,故在血中存留时间较长,它的存在将会严重干扰临床常规酶测定的正确性,极易造成对酶测定结果的错误判断和临床误诊。

      现已有报道的巨酶有以下几种:CK、LDH、AST、AMY、GGT、ALP等,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时须同时做质控血清以资对照)、柱层析法、超速离心法、酶活化能测定、热失活试验、免疫学方法和电泳法结合进行鉴定等。

 

1、巨肌酸激酶(MCK)

    MCK有两型,即MCK1和MCK2(又称MtCK)。MCK不仅对临床酶学检测的影响很大,MCK有两型,即MCK1和MCK2(又称MtCK)。MCK不仅对临床酶学检测的影响很大,与临床疾病的关联也极为密切。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坏死的特异性指标是应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此方法的原理是用抗体将M亚基抑制,测定B亚基活性,结果乘2即为CK-MB活性。而当血清中出现MCK或CK-BB时,由于它们不受抗M亚基抗体抑制,其活性已百分之百测出,且还要乘2,因此就出现了“CK-MB”等于或高于总CK的现象(事实上,CK-MB活性占总CK活性的比例很少出现30%以上)。临床常将此类病人作为心脏病人收住院,不仅造成病人严重的精神负担,浪费不必要的医疗费用,甚至延误某些恶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2、巨乳酸脱氢酶(MLDH)

    LDH是一种四聚体酶,有5种同工酶,当其中一种同工酶与其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形成MLDH或LDH与脂蛋白形成复合物及各型同工酶自行聚合而成时,同工酶图型即可发生变化。LDH与Ig形成的复合物中,以与IgA结合者最为常见(占60%),其余是与IgG形成的复合物(约占1/3),与IgM形成的复合物则甚为罕见。免疫球蛋白一酶复合物紊乱患者被注意到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报道指出巨LDH的形成有自身免疫的基础。国外文献报道,42例有典型巨LDH的患者中,6例曾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而30例含Ig者有20例患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巨LDH与免疫球蛋白复合物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二者之间的关系报道外,也有作者报道巨LDH在新发和陈旧性心肌梗塞中均可出现。

 

3、巨天门冬氨酸转移酶(MAST)

    巨AST为AST与Ig的复合物,可能与疾患密切相关,通常对机体并无损害,但可引起血清酶活性增高而导致增加检查。

 

4、巨淀粉酶(MAMY)

    血清中MAMY可由血清中正常的AMY发生聚合而成,或由AMY与免疫球蛋白以非共价键形式形成复合物,也可由AMY和多糖形成底物一多糖复合物。自1964年国外有作者首先提出“巨淀粉酶血症(macroamylasemia)”这一术语以来,文献报告了几十个同工酶巨淀粉酶血症的病例。其特征是胰腺、唾液腺和肾脏均无病变,但血清AMY活性持续升高。由于此种异常的淀粉酶分子巨大,不能由肾脏排出.所以尿淀粉酶活性低于正常.此症对健康无明显影响.除常发生腹痛外.也可以没有任何特殊症状,如果不会辨认此症,可误诊为胰腺疾患。

 

5、巨谷氨酰转移酶(Mγ-GT)

主要见于肝外梗阻性黄疸病人,鉴别Mγ-GT对于区别肝外梗阻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有一定意义。

 

6、巨碱性磷酸酶(HMALP)

   IgG、IgA、IgM均可与肝型、骨型或小肠型ALP形成复合物,另外肝型ALP还可与血浆脂蛋白形成复合体。HMALP是一种病理性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原发及转移性肝癌和阻塞性肝胆疾患患者的血清中.国外已应用于肝癌的辅助临床检查。在正常人血清中HMALP含量甚微,难以测出,阳性率仅为0.92%。HM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尤其是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敏感性高,HMALP检测对转移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AFP检测,从而弥补了AFP对转移性肝癌低阳性率的不足。

    从巨分子酶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巨分子酶与临床的关系是非常密切和重要的,出现巨分子酶者往往是年龄较大、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巨分子酶的存在常有以下特点:临床症状不明显;血清酶活性不正常但临床表现不典型;同工酶图谱异常。只有对这些保持高度警惕,才不会造成错误诊断。

 

文章来源:检验医学网

上一篇:金猴贺岁,伊普诺康给您拜年了!

下一篇:热烈庆祝伊普诺康“新三板”挂牌成功

新闻资讯